您的当前位置:博库网首页 > 电子书专题 > 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 > 第19章

三、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

“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20世纪80年代,习近平同志在河北正定工作时,听到群众反映许多村最破的房子是学校,于是他来到北贾村小学查看校舍,小学的景象破败不堪。他对村干部讲:“要做到全村最好的房子是学校。”此后,他让县委专门发出通知,要求各乡镇、各村都这样做。为掌握全县校舍危旧情况和修缮进度,他一有时间就去学校转转。县里筹措187万元资金改善办学条件,对全县1020间教室危房进行维修或拆除新建,为孩子们购置木制课桌椅3000余套,16个村新建了教学楼。他后来在福建、浙江、上海等地工作时,也始终强调要站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看问题,真正把教育摆在先行官的位置。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不断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

1.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是党中央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综合分析国内外大势、立足我国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相继实施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人才强国等国家战略,适度超前部署教育现代化,用教育现代化服务支撑国家现代化,正在形成长效机制。

科教兴国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始终把教育作为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和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的一个根本问题。他指出:“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于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1]在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时,邓小平同志认为其中第一位的就是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他指出,实现现代化,科学技术是关键,基础在教育。正是在邓小平同志的积极倡导之下,党的十二大第一次把教育提高到现代化建设战略重点之一的地位。

江泽民同志提出,我们在规划现代化建设蓝图时,要把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他认为,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要实现民族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条,就是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真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

进入新世纪,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国家进一步提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胡锦涛同志指出,必须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要始终把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作为根本大计,坚定不移地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人口多、国土广、地区差异大,搞好教育事业任务艰巨。我国经济总量虽然已经是世界第二,但仍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种教育资源历史积累不足,地区之间教育发展不平衡,教育总体条件还不是很理想,教师特别是基层教师收入总体水平不高,办学条件标准不高,教育管理水平亟待提高。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继续推动教育改革发展,使我国教育越办越好、越办越强。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造就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推动我国由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2]的重要战略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3],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

2.推动健全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体制机制

落实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战略部署,要求我们要自觉把教育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中来思考,联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来定位,放在国家需求中来部署,放在群众期盼中来谋划。健全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体制机制,要在组织领导、发展规划、资源保障上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地位,做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投入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配置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

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优先安排教育发展。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要求把教育优先发展贯穿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规划安排之中,加强教育发展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有效衔接,科学制定符合实际的发展目标和具体政策措施,将教育发展规划总体部署,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策之中。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和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许多政策文件,对相关工作进行了务实精准的顶层设计,使优先发展教育的理念落到实处。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强化规划引领,优先规划教育发展,将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任务转化为可操作、可落地、可监测、可评估的政策举措,大力推进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和治理现代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教育支撑。

财政资金投入要优先保障教育投入。教育投入是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并日益成为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是否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指标。重视教育,投入为基。优先安排教育投入,是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的基本保障。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是国际通用的衡量教育水平和地位的重要指标。2012年,我国教育投入实现历史性突破,首次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的目标,此后连年保持教育经费投入在4%以上。《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进一步明确了保证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一般不低于4%,确保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深化教育经费投入机制改革,形成法治化、标准化、制度化、科学化的教育投入体制和教育经费分配、使用、管理机制。

2012—2018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情况

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必须把增加财政性教育投入作为建设公共财政体制的重点,明确各级政府的财政支出责任,进而构建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满足公共教育需求、稳定和可持续增长的教育投入体制。切实做到在安排调整财政资金布局时,优先保障公共教育经费投入法定增长。坚持把教育作为各级人民政府财政支出重点领域给予优先保障,更加注重以政策设计、制度设计、标准设计带动投入,健全保证财政教育投入持续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

公共资源配置要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要求不断健全公共资源配置制度机制,更加注重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加大投资于人的力度,加速人力资本积累。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需求,统筹利用好、布局好各类教育资源,突出保基本、补短板、促公平,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向薄弱地区、薄弱学校、薄弱环节和困难人群倾斜,推动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着力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覆盖面和水平。

3.办好教育事业全社会都有责任

教育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是一项需要多方参与的系统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只有全社会都来关心教育、重视教育,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密切配合,营造有利于青少年成长成才的健康大环境,才能更好地实现教育事业优先发展。

全社会形成教育合力,首先要强调家庭的教育责任。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如果没有在最初就播撒好的种子,无论未来怎样耕耘心灵的田地,都难以长出参天大树。作为父母和家长,应该把美好的道德观念从小就传递给孩子,培养他们做人的气节和骨气,帮助他们形成美好心灵,促使他们健康成长,长大后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家长要善于从点滴小事中教会孩子欣赏真善美、远离假丑恶。要尊重学校教育安排,尊敬老师创造发挥,配合学校搞好孩子的学习教育,同时要注意观察孩子的思想动态和行为变化,随时做好教育引导工作。教育、妇联等部门要统筹协调社会资源支持服务家庭教育。

社会各方面都要关注教育,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担负起青少年成长成才的责任。社会是大课堂,生活是教科书。要加强社会教育,通过报刊、电视、广播、新媒体、剧院、街道板报等多种渠道,形成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通力协作的良好育人氛围。各类社会公共文化教育服务机构,同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一样,都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民间社会财富不断增长,可利用的社会资源很多,要注重吸收利用民间社会资源发展教育。要健全社会教育资源有效开发配置的政策体系,加大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纪念馆、运动场、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等公益设施的建设力度。各相关单位特别是宣传、文化、科技、体育机构要积极为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实践、锻炼提高提供条件。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要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使用机制,给全社会带个好头,担起育人的社会责任。

全社会形成教育合力

全国各地积极探索合力育人新机制。图1为普法志愿者为学生讲解宪法知识;图2为公安民警在公安局指挥中心向小学生介绍110报警相关常识;图3为小学生体验动车组模拟驾驶;图4为一名学生在博物馆科技活动周现场操作航空科学飞行互动模拟机。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教育改革发展纳入议事日程,完善相关体制机制,深入改革创新,为学校办学安全托底,解决学校后顾之忧,维护老师和学校应有的尊严,保护学生生命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强化责任意识,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问题。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熟悉教育、关心教育、研究教育,多关注和解决教育领域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充分激发教育事业发展活力。

拓展阅读

1.《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上发表视频贺词》,《人民日报》2013年9月27日。

2.习近平:《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思考题

1.结合教育的战略地位,谈谈对“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重要论断的认识。

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谈谈对全社会形成教育合力的认识。

注释:

[1]《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75页。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53页。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27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